제목   |  今年的入伏时间表来了!长达40天的三伏天,快做好准备,小心病缠身 작성일   |  2021-07-01 조회수   |  1477

今年的入伏时间表来了!长达40天的三伏天,快做好准备,小心病缠身 

 

 

 

最近,天气热得很不友好,不论在室内还是室外,最大的感受就是——闷热!不少人感慨,这还没到“三伏”呢,就这么难熬,到了三伏可怎么办?没错!今年这个“三伏”确实不会太好过,因为——它有40天!

“三伏”是怎么算出来的?

众所周知,“三伏”是初伏、中伏和末伏的总称。所谓“夏至三庚数头伏”,说的就是三伏天起于夏至来临后的第三个“庚日”。“庚”指的是天干数字,一般每十天就会出现一个“庚日”。

据此推算,今年入伏时间就是7月11日。入伏后,我们经历的第一个10天叫做初伏(也叫头伏),而后,我们将进入中伏(也叫二伏)。而立秋节气过后的第一个庚日则称为末伏(也叫三伏),总体叫“三伏”。

所以说,2021年“三伏”时间表如下:

初伏:7月11日至7月20日为10天;中伏:7月21日至8月9日为20天;末伏:8月10日至8月19日为10天。

一般来说,初伏与末伏固定是10天;中伏的时间则不固定,有的年份是10天,有的年份是20天,这主要 由夏至到立秋之间一共有几个庚日来决定:有四个庚日则中伏到末伏间隔为10天,有五个庚日则间隔为20天。

今年就恰逢20天的中伏,这也是从2015年起,连续第7年的加长版三伏天了。

众所周知,三伏天过不好,就很容易生病,在人体内留下病根,比如中暑、心血管疾病等。而真正有智慧的人,不会等生病之后再去治病,而是学会防病。所以,想要身体好,三伏重在“防”和“养”!

防三邪

防寒

夏季虽然天气热,但受到冰箱、空调等现代化家电的影响,我们所食所处都与寒凉脱离不了关系。长此以往,人体容易出现中气内虚,风寒易趁虚侵袭导致疾病,因此,大家应该尤为当心。

一是颈椎防凉: 颈椎对着空调吹,周围的软组织会产生病变,形成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慢性炎症,造成颈部持续痉挛、后背酸痛等后果。

二是喝水不要太快: 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,要少量多次,防止血容量突然增加给心脏造成负担,每次只喝100~150毫升即可,不要贪凉。

三是肠胃防凉: 夏季是肠道疾病的高发期,大家平时要注意护好腹部,不穿露脐装、不打赤膊,防止“风邪”进入体内,伤及脏腑。

防暑

暑为夏季的主气,为火热之气所化,独发于夏季。

中医认为,夏季暑气盛行,侵入人体常见腠理开而多汗,汗出过多导致体液减少,如果不及时补充津液,会出现高热、烦躁、头晕、头痛、胃口不佳,甚至神志昏迷、血压下降。

中暑者多为高温环境中工作的户外工作者,身体素质较差或者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。

因此,大家平时在户外活动时要避免太阳直接暴晒,赤膊烈日下工作,容易灼伤皮肤,也容易中暑。中午12点到下午3点是最容易中暑的时间段,尽量减少外出。及时补水,少量多次,加强房间通风、降温。

防湿

夏季雨水多,湿气较盛,身体容易被湿邪趁虚而入。

如果此时再过食生冷寒凉,容易造成脾失健运,最后导致湿气内生。

湿气在体内滞留时间太久,往往会出现腹胀腹痛、消化不良、皮炎湿疹、精神萎靡、四肢乏力,甚至诱发关节炎等健康问题。

因此,三伏天里大家要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,可以使用空调除湿模式或除湿机以祛除湿气,出行时也尽量避免淋浴。

另外,要注意饮食清淡,不要过食寒凉或肥甘厚味之品。

养一养

中医界强调“天人合一”理论,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,生于春,旺于夏,收于秋,藏于冬。

三伏天气温最高,自然界的阳气也最旺盛,同时人体的阳气也最充沛。

因此,三伏天最适宜温补阳气,驱散寒邪。

对于普通人来说,大家可以通过适当锻炼来鼓舞阳气的生发、增加汗液的排泄,以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发出体表,增强体质。

但要注意,运动不要“过汗”,否则会损伤身体机能。

对于寒湿体质,或是素有脾胃虚寒的人,则可尝试“食补”。

其中,“吃羊肉”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,堪称能吃到肚子里的“三伏贴”。

不过,需要注意的是,一定是医生“盖章”的寒湿体质可以这么吃,对于正常人来说,本身怕热,这么吃更容易上火。

吃一吃

三伏天湿气极盛,湿性重浊,易与热结而湿热交蒸,湿遏热伏,汗液难以蒸发、排泄。

湿邪最易伤脾,常使人四肢发软、胸闷、食欲不振。

且湿热下注,可致肠炎、痢疾等疾病。因此此时饮食要以清淡为主,有营养、易消化、忌生冷油腻。

三伏天的中医食疗文化由来已久,流传甚广。在食补时,以下几点十分有益。

瓜菜清热

冬瓜、黄瓜、苦瓜、山药、芹菜等都是清热祛湿佳品。黄瓜生吃最好,苦瓜是体热者最好的选择,炒冬瓜籽可以祛湿,把西瓜皮洗净炒菜吃也能清热,薏米红豆可达到良好的祛湿效果。

酸能生津

流汗过多可耗气伤阴。因此,多吃酸味食物可起到预防作用,且能生津解渴,增强食欲,帮助消化。

酸味食物包括很多水果,如柠檬、乌梅、山楂、番茄、葡萄、菠萝、芒果、猕猴桃等。

多食鱼类

各种鱼不仅营养丰富,而且也有其自身侧重的养生功能。如鲫鱼汤祛湿,常见的草鱼有暖胃明目之效;鲈鱼则能补益肝肾,无腥味,红烧、清蒸、炖汤均可。

多食豆类

宋代医著《朱氏集验方》载有“三豆汤”之方,即绿豆、赤小豆和黑豆。绿豆、赤小豆清热、解暑、利湿,黑豆健脾补肾。

“三豆汤”取上述三种豆类各20克,洗净浸泡1小时后,加入适量清水,大火煮滚后转小火慢煮1小时,豆子开花后也可放入适量的冰糖(继续煮5分钟即可),可一周喝两次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【生词】

1. 痉挛 [ jìng luán ]:指骨骼肌、平滑肌等局部紧张,较长时间收缩。常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刺激,肌肉本身受束缚、损伤或寒冷引起。

2. 天人合一 [ tiān rén hé yī ]: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学说。指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联,不可分割。强调天道与人道、自然与人为的相通和统一。

3. 生津 [ shēng jīn ]:生路。分泌唾液;增益津液。出汗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网址:https://www.sohu.com/a/474647914_121123774

인쇄하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