※ mp3 파일 참고 : "LINK" 링크 클릭해주시면 mp3 포함되어 있습니다 :)

教育部此前明确,坚持按课程标准“零起点”教学。要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、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,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,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,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衔接。
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不少家长的教育观念有了转变,不再盲目追捧“抢跑式”幼小衔接。
家长学生贾艳彩说:“我个人觉得,小学老师教拼音有自己的方法和节奏,肯定比外面的老师更专业,我们家长在家跟着课本帮孩子稍微练练就行,没必要提前让孩子遭罪,还破坏了学习兴趣。”
市民张美霞有两个孩子,一个正在读一年级,一个是在幼儿园大班。
张美霞认为:“说实话,对于‘零起点’教学,我心里虽然会有一些纠结,但应该不会选择去报幼小衔接班。虽然教学进度比较紧凑,但是孩子的学习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,我们的老师都能给他足够的耐心和关心。”
家长邢烨担心的是孩子提前学拼音反而会影响课堂专注度。
邢烨表示:“孩子适应力比想象中强,我每天晚上就花二十分钟盯着他练,拿拼音卡片让他认,跟着课本上的音频一起读,坚持了两三周,他自己就摸出规律了。我觉得作为家长,就是别催、别指责孩子,跟着老师的要求每天花点时间巩固,孩子基本都能跟上。”
不过,并非所有家长都有这样的底气。邢烨的顺利体验,更多建立在课后持续陪伴巩固的基础上,而对于工作繁忙、缺乏辅导精力,或是对孩子适应能力没把握的家长来说,“零起点”仍像一道没底的选择题。身为两个孩子妈妈的金女士,她的经历恰好能印证这份纠结。
金女士说:“哥哥那个时候学了拼音,确实是没怎么烦心,弟弟现在是一年级,之前我没有给他学拼音。关于小学实行‘零起点’拼音教学这件事情,我是比较纠结的,听他们说学校老师拼音教得特别快,如果你(孩子)不提前学习很容易跟不上。”
谢女士的孩子入学后,就遇到了进度适配问题。拼音教学从声母、韵母、整体认读音节到拼读,短短一个月就覆盖了大部分内容,孩子记不住声调,拼读时总是混淆。
谢女士指出:“回到家里学习拼读拼音、书写、默写、听写,学习拼音每天大概要花一个小时,老师在课堂上也会反复地教孩子怎么样去记住这些拼音,但是孩子的接受能力有差异。对于我家孩子来说,上小学之前我们没有报幼小衔接班,没有接触拼音,他还是需要更多时间去适应、去学习。”
针对家长们的焦虑,安徽马鞍山王家山小学语文教师夏燕告诉中国之声,她在教学中采取了分层设计的策略。
夏燕解释:“我们班有一些孩子提前接触过拼音,也有一部分孩子是‘零起点’入学,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兼顾两端。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孩子,课堂上我会多关注一些,找一些基础性题目让他们多加练习;有基础的孩子,会让他们挑战一些拼音组词、短句拼读等拓展练习,这就避免了有人‘吃不饱’或者‘跟不上’。”
其实,新教材中拼音教学的趣味化设计,核心就是为了破解小朋友拼音学习死记硬背的难题。有老师发现,教材通过卡通人物引导学习、生活场景插图辅助理解,将“校园生活”“地图”“家庭称呼”等日常元素融入拼读练习,让拼音学习脱离机械记忆。
此前,江西丰城杨柳湖学校的“地面彩绘拼音游戏”在社交平台走红。教学楼前的空地上,23个声母、24个韵母被绘制成彩色跳格子,学生们在蹦跳间完成拼音梳理。
杨柳湖学校教师张思奇表示:“学校创新推出了‘拼音闯关大冒险’课间游戏,把声母、韵母、整体认读音节设为‘闯关的密码’,学生用双脚跳出拼音造型,配合声调律动,在欢笑声中就攻克了平翘舌音难点。他们通过跳跃、认读、组词完成了知识的巩固,一些以前比较内向的孩子现在主动牵头组队去闯关,孩子们在课堂上发言也积极了。”
2024年秋季启用的全国统编一年级语文教材,延续了“先识字后拼音”的教学逻辑,同时在细节上完成优化升级。教材将原2个拼音单元扩展为3个,总课时延长1-2周,旨在减缓起始阶段学习坡度,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拼音。
记者在采访中也从老师们口中得知,为了扎实落实“零起点”教学要求,新教材实行一年以来,小学一年级的拼音教学周期不仅没有缩短,反而进一步延长了教学时间。
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语文教师褚静帆向中国之声表示:“之前学生学拼音是短时间的突击式学习,现在孩子们会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去分辨发音的一些差异。例如在学单韵母的时候用a、o、e,以前可能老师只是教怎么发音,现在我们在课堂当中带孩子,会让孩子关注口型的变化,更多时间去抓这种细微的教学。”
在农村地区,“零起点”教学则面临着另一种挑战。不少家长本身拼音基础薄弱,无法承担课后辅导责任,孩子的拼音学习几乎全靠课堂时间。这样的局面如何破解?
山东东营的学生家长刘先生向记者坦言,孩子开始学习拼音后,自己在课后辅导时确实感到力不从心。
刘先生解释:“我们只知道让孩子读,但具体怎么教他拼读,用什么方法能让他记住,我们不太懂,有时候孩子学不会,我们一着急还容易发脾气,反而让孩子更害怕学拼音。我更希望学校能专门为我们家长开几堂拼音辅导课,教我们最标准的拼音发音,告诉我们一些简单的辅导技巧和亲子游戏,让我们在家里能帮得上忙,而不是干着急。”
该如何平衡家长的“有基础”和“零基础”?东营市河口区河安小学教师李言钰表示,这也是拼音教学中的重要挑战之一。
李言钰坦言:“我知道家庭教育资源不均衡,所以我的核心理念是把主战场放在课堂里,能在学校内解决大部分问题,并且给予不同家长差异化指导。核心方法就包括打造多感官、高趣味、强互动的拼音课堂,不依赖枯燥的跟读和抄写,用一些卡片游戏、唱拼音儿歌、做拼音操,让学习过程变得更有趣。”
江西赣州兴国县实验小学语文教师郑莉认为,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不把辅导的压力甩给家长。
郑莉表示:“农村的家长大多没有精力去辅导孩子,所以核心还是要靠学校兜底。我们平时可以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,专门拿出15到20分钟巩固一日所学的知识,课间时间可以专门去辅导个别孩子,家庭任务布置简单的学习任务,例如简单的录音、签字一类的,这样就不会加重家长的辅导负担。”
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,农村学生存在学习能力差异,需要优先配齐、配强师资,让基础薄弱或学习能力不足的孩子获得足够支持,就能避免掉队。
储朝晖指出:“农村有的孩子学习得很快,但是也有基础比较差的孩子,对于这部分孩子,学习确实需要有一些资源帮助。我认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当中,特别是在师资方面要配齐,不能够让孩子在跟不上的情况下,又遇到师资的短缺,如果师资是达到要求的,也不必担心他跟不上。
此外储朝晖还建议,家长们要理性看待“零起点”教学,抢跑是没有必要的,要关注孩子的整体成长与长期发展,而非纠结于某一个阶段、某一项知识的即时掌握情况。
“因为在幼儿园阶段,如果有充足的游戏,孩子的智力、能力、技能以及身体发育各方面的条件达到了,他就具备更好的学习能力。我们调查后发现,有一个典型的现象叫三年级现象,就是3到6岁之前孩子学了很多小学的知识,但是没有充分的游戏,能力没有充分发展的这些孩子到三年级的时候,即便一年级的考试成绩比较高,到三年级考试成绩也会下降的。如果3到6岁之间,充足的游戏、活动以及认知能力提升了,到三年级他的成绩也会是很好的。”储朝晖说。
https://china.cnr.cn/gdgg/20251112/t20251112_527427531.shtml